【第四届低碳大会精彩回顾】杨乃龙教授:食物的含糖量与健康的关系发表时间:2022-12-02 14:47 杨乃龙教授在开篇指出,主食、淀粉类和水果都是高糖食物,高糖食物会导致胰岛素高分泌过多,高胰岛素血症是很多慢病的基础。而想要应对这些问题,吃什么不能光看数值,而是要让身体说了算。 关于食物升糖指数数值的问题,杨乃龙教授提出了对碳水化合物计算方法的质疑,总碳水化合物应该=100-水分+蛋白质+脂肪+灰分,但很多新鲜食物是带水分测定的,水果的碳水是否涵盖果糖?(如西瓜的碳水只有6.2,但升糖指数却高达72)。食物的升糖指数仅计算进食某一种食物后2小时内的血糖曲线,而有些食物的升糖慢,甚至可能2小时后才升高血糖。 当我们有与进食食物匹配量的运动量时,胰岛素会帮助我们把摄入的血糖转换供能,从而完成消耗。但是当我们的运动量减少时,摄入的高糖食物会合成肝糖元进行储存,当肝糖原储存足量时,则转换成肌糖原或转变成脂肪。只有当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下降时,体内才能进行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增加。 糖尿病患者普遍缺少蛋白质,缺乏的是将体内脂肪分解为酮体供能的方式,而不是碳水化合物。肥胖患者也是因为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而导致的。同样,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也与高碳水化合物带来的血糖波动有关,血糖波动还直接影响着交通事故发生率。 所以,吃什么不能光看指标,而是要看我们的身体反应。低碳生酮饮食是尊重身体的饮食模式。在干预肥胖、糖尿病等代谢类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。 如何让身体说了算呢? 1、碳水化合物无关干湿,也无关百分比; 2、以患者血糖增幅为标准; 3、以食物的含糖量为参考; 4、正常人以刺激了多少胰岛素为评价标准。 最后,杨乃龙教授指出敬畏生命,敬畏健康要从敬畏胰岛细胞开始。 |